1、选择题 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片叶子(在黑暗中放置一天),中部的叶脉切断,给予光照2小时。经镜检发现,叶片下部产生了淀粉,而叶片上部无淀粉生成。其原因是
A.切断叶脉阻断了水分运输
B.切断叶脉阻断了CO2运输
C.切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运输
D.切断叶脉影响了上部细胞的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而水又是由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也发生化学变化
B.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酶在代谢中提供能量
D.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该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2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三碳糖磷酸大多数离开卡尔文循? 环,少数参与RuBP的再生
B.当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
C.25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各自的光合速率大于其细胞呼吸速率
D.从开始到第10min期间,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A植物大于B植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两个三碳糖磷酸中只有其中的一个碳进入有机物中,其余的重新参与RuBP的再生,A错;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A、B两植物曲线相交,表明密闭小室中被植物吸收的CO2相等。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植物吸收CO2的量,是AB植物曲线的斜率,B大于A,由于A、B的呼吸速率相等,所以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B正确;25min以后,CO2浓度不变,两种植物叶片各自的光合速率等于其细胞呼吸速率,C错;从开始到第10min期间,由于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B植物大于A植物,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
B.A<B<C
C.B>A>C
D.B<A<C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液的浓度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失水量B<A<C,因此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B<A<C。
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生成丙酮酸的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水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④过程所需的酶
C.酵母菌体内,当②过程加强时,④过程会减弱
D.在细胞生物体内,②过程的发生离不开线粒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解可知,①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完成,③表示乳酸发酵,④表示酒精发酵。①过程生成丙酮酸的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能量,没有水的生成,A项错误;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过程所需的酶,B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当当②过程加强时,④过程会减弱,C项正确;对于真核生物来说,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但对于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生物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因为细胞质中含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