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人在饮人大量醋酸后,醋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ATP
D.钾离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与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中的弱酸强碱盐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盐和碳酸,不稳定的碳酸分解成CO2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从而可导致血糖升高,所以A正确。糖尿病患是指血糖浓度过高,并且尿液是有葡萄糖排出,而不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所以B不正确。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能降低血糖含量,而胰岛A细胞产生的激素能提高血糖含量,所以C不正确。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而不是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所以D不正确。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即②中;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和水调节。
点评: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体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请据下图(注: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是胰岛B细胞,②是胰岛A细胞,③是肾上腺
B.③所分泌的物质⑥和②所分泌的物质⑤在功能上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
C.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②所分泌的物质⑤若增加,则将抑制①分泌物质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知识。①是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②是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③是肾上腺,合成分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④胰岛素,⑤胰高血糖素,⑥肾上腺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
B.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8-1.2 g/L
C.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和吸收
D.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
E.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不断分解
F.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血液中质量分数为0.8~1.2 g?L-1的物质是葡萄糖,A选项正确;血糖在AB段上升由正常范围到超过正常范围,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B选项正确。BC段下降主要是用于氧化分解,C选项正确。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所以D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血糖平衡调节。
点评: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主要是从胃肠道吸收;其次是肝脏合成葡萄糖(即糖异生)或肝脏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肌肉中的糖原还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入血。血糖有四个去路:其一,人体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转化为能量;其二,在肝脏、肌肉中合成糖原;其三,转变为脂肪;其四,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