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光合作用产生的氢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分别用于
A.氧化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氧化二氧化碳和氧气
C.还原二氧化碳和氧气
D.还原氧气和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氢是还原剂,用于二氧化碳的还原,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连降大雨,雨水浸泡了玉米地,则下列生理作用可能不会因此降低的是
A.硝化作用
B.DNA的复制
C.在玉米体内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D.在玉米体内水的吸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NH3
HNO3,是硝化细菌的活动,而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生物,所以该过程会受到影响。DNA的复制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能量,而水淹作物会影响呼吸作用。雨天湿度大也会影响到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对矿质元素和水的运输。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片干地衣和生长在地里的一株萎蔫的棉花,一场阵雨后,两者的吸水方式
A.都是吸胀作用
B.分别是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
C.都是渗透作用
D.分别是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衣的细胞内没有大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收水分;棉花主要靠成熟区细胞大液泡的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经过了很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列科学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先后顺序
A.普利斯特利? 鲁宾和卡门? 英格豪斯? 卡尔文
B.英格豪斯? 普利斯特利 ?鲁宾和卡门? 卡尔文
C.英格豪斯? 鲁宾和卡门? 普利斯特利? 卡尔文
D.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鲁宾和卡门? 卡尔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更新何种气体。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即光合作用条件需要?光 。
3.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和吸收的气体分别是O2和CO2。
4.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实: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5.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6.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双链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关系的表达方式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A.T+G="A+C"
B.A+G="T+C"
C.A+T="C+G"
D.A=T、C=G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基本原则,可推断A、B、D选项正确,只有C选项是不一定成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