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甲、乙两个家庭中的夫妇表现都正常,甲家庭生了一个患多指(显性基因控制)的孩子,乙家庭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患色盲的孩子。下列对这两种变异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基因突变;乙: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甲:基因突变;乙: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甲:基因重组;乙: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甲:基因突变;乙: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
A.1/4
B.3/4
C.1/8
D.3/8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遗传物质是
A.核糖
B.RNA
C.DNA
D.蛋白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识记要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亲代噬菌体的DNA参与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噬菌体繁殖利用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加上独立生存,所以无法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和进行标记;用标记过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可能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噬菌体便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使分离后上清液含有噬菌体,干扰实验;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噬菌体繁殖利用的原料(如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均来自细菌。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理解掌握情况,属于理解层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