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单克隆抗体产生于
A.脾脏中产生单一抗体的浆细胞
B.促融剂作用下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C.B淋巴细胞突变形成的瘤细胞
D.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过两次筛选获得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个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大量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群,该细胞群能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杂交瘤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筛选目的。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AB可表示DNA复制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可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中AB段和DE段),DNA进行复制,需要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所以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核中的DNA也平均分配给2个子细胞,所以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降低。结合曲线图可知AD段或DG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以可用该曲线图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图中AB段和DE段表示间期,BC段和EF段表示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和FG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段和EF段。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所以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着重考查考生对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生理活动,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是
①H2O→[H]+O2?
②ATP→ADP+Pi+能量?
③C3→(CH2O)+C5?
④CO2+C5→C3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②是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③④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种酶在0℃和100℃的温度条件下,均没有表现出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能够升高
B.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
D.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通常情况下,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向培养液中加入只抑制S期的某药物,预计6h后,所有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时为止,所以图中的细胞周期应是从0到20小时;染色体数在分裂后期着丝点的断裂而增加,应发生在Ⅱ中;Ⅱ段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使其,可以看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细胞周期中,整个分裂期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所以加入药物后,即使再过6h,仍然有细胞处在分裂期当中。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
点评: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发生在两个时期,间期和末期,通过这点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