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能进行自我复制
B.能进行转录
C.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该事例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假设某大肠杆菌只含31P?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中便能得到只含32P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32P的DNA大肠杆菌培养到只含31P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n次,则子代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a+b)/2
B.[(2n -1)×a+b)]/ 2n
C.[(2n -1)×b+a)]/ 2n
D.(2n×a+b)/ 2n+1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连续分裂n次,子代 DNA 分子为2n个,新增的(2n+1 -2)条单链均为含31P,可以理解为(2n -1)个DNA分子质量为a,一个DNA分子质量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干扰过程的机理是:一种双链RNA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单链RNA,这些小片段RNA一旦与信使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mRNA失去功能,即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下来。下列有关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RNA都不可能具有专一性
B.双链RNA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C.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有的核DNA相同,含有的RNA种类也相同
D.RNA干扰现象中,小分子RNA干扰的是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任何一种RNA都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都具有专一性;双链RNA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前者为A—T、C—G、G—C、T—A,后者是A—U、C—G、G—C、T—A;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有的核DNA相同,但由于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这些组织细胞含有的RNA种类不相同;由题意可知,RNA干扰现象中,小分子RNA干扰的是翻译过程。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RNA干扰现象为背景,考查核酸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比如神经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A.DNA→DNA
B.RNA→RNA
C.DNA→RNA
D.蛋白质→R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细胞增殖的能力,但保留基因表达的能力,即通过转录(DNA→RNA)和翻译(RNA→蛋白质)合成蛋白质,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毒的R型细菌,一种是有毒的S型细菌。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B.在死亡的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细菌又能分离出R型细菌
C.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细菌
D.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R型细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