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差别的最根本原因是
A.前者细胞为圆球形,后者为正方形
B.前者细胞中有中心体,后者细胞具有细胞壁
C.前者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后者则是有丝分裂形成的后代细胞
D.前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后者细胞中有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马蛔虫受精卵是动物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是由纺锤丝形成,动物细胞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动物细胞摸凹陷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末期形成细胞板分成两个子细胞
考点: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的某些时期中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a=46(个)
B.若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a=23(个)
C.若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a=2(组)
D.若表示减数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a=23(个)或46(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细胞含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恢复体细胞数目,所以a=46,A项正确;若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分两种情况,着丝点分裂之前一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着丝点分裂之后有1个DNA分子,则a=1个,B项错误;人的体细胞中本来有两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加倍,分裂结束后恢复两个染色体组,故a=2(组),C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数目两次减半,如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由92→46,减数第二次分裂由46→23,故表示减数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a=23(个)或46(个),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那么,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的一条染色体含有:
A.两个双链DNA
B.四个双链DNA
C.一个双链DNA
D.一个单链DNA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基因和一个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不能转录为信使RNA的区段
B.都有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C.都有调控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D.都有内含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原核细胞基因与真核细胞基因的不同点。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其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编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非编码区,非编码区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DNA序列,它对编码区遗传信息的表达起调控作用。在这些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真核细胞的基因也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这一点是相同的。其编码区上游也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所不同的是,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其编码区被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分隔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其中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外显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内含子,而原核细胞的基因则无外显子与内含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不含15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第二次后,含15N的DNA分子数占DNA分子总数的
A.1/2
B.1/4
C.1/8
D.1/16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