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的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乙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
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后,丙随之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C.甲代表皮肤血流量,0℃时其数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
D.0℃时,在甲、乙、丙共同作用下,小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但是小鼠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
2、简答题 下图表示某男性在45℃的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速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图中T)此人大量饮入冰水。

(1)解释0-25min的体内温度与皮肤温度的不同。
(2)饮用大量冰水,能导致皮肤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3)据图可以得出结论:控制出汗的温度探测器不位于皮肤。理由是什么?
3、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的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左侧照光,则燕麦又瞄向左侧弯曲生长
B.除去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也减少
C.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的进行没有大脑皮层也可以完成
D.一个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加,此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选择题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5、选择题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