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C.萨顿的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假说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即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验证了萨顿的假说,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 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 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4 000个和900个
B.4 000个和1 800个
C.8 000个和1 800个
D.8 000个和3 600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并且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G和C配对,因此A一定等于T,G一定等于C,因此腺嘌呤=(4000-2200×2)/2=1800。
考点: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碱基计算中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保持不变的是
A.蛋白质的含量
B.RNA的含量
C.细胞器的数量
D.染色体的数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故此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 h。染色体数目倍增是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应为图中Ⅱ段。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在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差错,即最可能发生于Ⅰ段。Ⅱ段为细胞分裂期,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根据DNA含量变化判断分裂时期,然后再根据各时期的变化进行选择即可。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A.减少1 500
B.增加1 500
C.增加1 000
D.减少1 00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DNA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2*62)*1000/4=62500,而原DNA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二者差值为1500。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