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加入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固体培养基一定需要加入琼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筛选”是分离和培养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
[? ]
A.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筛选大肠杆菌
B.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C.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D.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植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基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参考答案:(1)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减少? 增加
(4)划线
(5)定期取样? 细菌数目的对数
(6)灭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下表为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配方,请设计实验测定该培养基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pH。

(1)实验步骤:
①.按配方表配制培养基,并平均分配到5个培养皿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培养基灭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结果。
(2)仅凭一次实验能否准确测出培养基的最适pH?为什么?
参考答案:(1)②.将培养基的pH分别控制在3、5、7、9、11? ? ④.将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茵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
(2)仅凭一次实验,不能准确地测出培养基的最适pH,原因是实验所控制的pH并不是准确的,况且这一次实验也可能有误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