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在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1)A、B、C? ? 水? A草原
(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连线题 图一、图二分别是大兴安岭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速率为______株/(100m2·a-1)(以“+”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以此变化速率估计到1995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_______株100m2。
(2)图一中哪一阶段所对应时间内种群的变化最明显?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A→B? b.A→C? c.B→C? d.无明显差别
(3)图一中红松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通常是采取______(方法)调查获得的。
(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空间? b.营养? c.迁移? d.季节变化? e.人为改变环境
(5)图二中A、B过程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如果甲、乙、丙在生态系统中表示不同的成分,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 ?0
(2)a
(3)样方法(取样调查法)
(4)abode
(5)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根据下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池塘中共约有鲫鱼
[? ]
A.29条
B.360条
C.390条
D.394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