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用35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使其进行细胞分裂。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20、20
B.40、40
C.20、40
D.40、2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D.将数量相等的甲、乙细胞分别置于相同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胃蛋白酶最适PH值接近于2,呈酸性,而细胞培养液的PH值接近于中性,所以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CO2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培养液的PH值,由于存在细胞接触抑制现象,在原代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需要传代培养获得细胞株和细胞系,防止细菌的污染,通常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将数量相等的甲、乙细胞分别置于相同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多,所以A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内空气密度,从而增大叶片密度
②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所受的重力
③给容器内注入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足量CO2
④给容器内注入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叶片内的叶绿素遭受破坏
⑤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的缘故
⑥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内空气密度,从而增大叶片密度,结果叶片沉入水中;NaHCO3溶液水解后形成CO2,所以给容器内注入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足量CO2;光照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叶片重新浮出液面。
考点: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生物体内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分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 → 二氧化碳 +水
B.麦芽糖 → 葡萄糖
C.脂肪 → 甘油 + 脂肪酸
D.氨基酸 → 蛋白质 + 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B.氧浓度为c时,消耗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
C.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a时
E. 不进行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总反应式可知,若CO2的产生量等于酒精的产生量,则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而当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时,则说明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通过计算可知b浓度时,有氧呼吸消耗(12.5-6.5)/6=1mol葡萄糖, 无氧呼吸消耗6.5/2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速率小于无氧呼吸速率;c中有氧呼吸消耗(15-6)/6=1.5mol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6/2=3mol葡萄糖,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d中无酒精产生,则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的反应式答题。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