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粮食在通风不良时可能发生“自燃”现象。这是因为
A.太阳照射过强
B.空气干燥
C.种子呼吸作用
D.气温过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种子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粮食在通风不良时可能发生“自燃”现象。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表示正常人体蛋白质代谢的部分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e在细胞内不能逆向发生
B.b、c、d都能在细胞内发生
C.f、g一定发生在B淋巴细胞内
D.a、e、g都能在细胞外发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细胞中,可分别通过合成、氨基转换、氨基转换逆向发生a、b、e过程,A错误;b、c过程可发生在所有组织细胞内,d过程发生在肝脏中,B正确;f过程发生在效应B细胞内,g过程发生在体液中,C错误;氨基酸转化为糖类的e过程只能在细胞中进行,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在一天中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上升表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下降表明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是因为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D点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在D点前就开始,故A错。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凌晨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释放CO2量减少,故B正确;FG段对于时间段为午后,这时温度高,蒸腾作用强,大部分气孔关闭,光合速率下降,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故C正确;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这时玻璃罩内CO2被吸收得最多,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曲线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
B.葡萄糖
C.碱基
D.脱氧核苷酸
E.脱氧核糖
F.碱基
G.磷酸
H.核糖核苷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题干问得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的产物,因此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有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DNA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点有两个:第一,在前期,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第二,在后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使细胞溢裂成两个子细胞。A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