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可以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
A.“高原反应”和 “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
B.“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
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
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A项错误;“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但“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是体温调节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项错误;“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但“胰岛素不能口服”是因为胰岛素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项错误;“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般来说,DNA具有配对的碱基,RNA内没有
②.一般来说,合成代谢分解ATP,是放能反应,分解代谢合成ATP,是吸能反应
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④.只要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tRNA中有配对的碱基,故①错;一般说,物质的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说明是吸能反应;同理物质的分解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故②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故③正确;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故④正确。因此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ATP和合成与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线粒体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选择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洋葱鳞片叶、花生子叶
B.根尖分生区、花生子叶、洋葱鳞片叶
C.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花生子叶
D.根尖分生区、口腔上皮、花生子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观察质壁分离应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液泡,口腔上皮和根尖分生区不符合要求,洋葱鳞片叶符合要求;观察线粒体应选择含线粒体的细胞,颜色较浅,洋葱鳞片叶有色,不符合要求,口腔上皮符合要求;观察脂肪应选择富含脂肪的细胞,颜色较浅,花生子叶符合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在叶绿体中ATP由基质向基粒运动
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用于生命活动;正确。
B.在叶绿体中ATP由基粒向基质运动,光反应产生用于暗反应;错误。
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正确。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动态平衡;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的分开和倍增分别发生在
A.前期和后期
B.中期和末期
C.前期和间期
D.前期和中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间期时,中心粒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两组中心粒逐渐移向细胞两极。而分开至两极之后才会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进入中期。由此知分开发生在间期和中期之间,即前期。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