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科学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CO2→叶绿素→ADP
B.CO2→叶绿素→ATP
C.CO2→酒精→(CH2O)
D.CO2→三碳化合物→(CH2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所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CH2O)。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B.a~b过程中细胞有时含有2个染色体组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DNA的变化特征可推出d~e为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何合成,此过程中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故A错;a~b为单倍体有丝分裂前、中、后过程,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B正确;e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故C正确;f~g为有丝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考查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故 A错误。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故B错误。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故C错误。本试题选D。
考点:光合作用结构与功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D.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分子复制;图1中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2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1中的DE段;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A.O2和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
C.H2O和O2
D.[H]和ATP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光合作用过程可分光反应和暗反应两步。光反应需光、叶绿体色素,原料是水,产物是[H]、ATP和O2;暗反应又可分CO2的固定和C3被还原两步,前一步是一个CO2和一个C5形成两个C3,后一步是C3被还原成葡萄糖,这一步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参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