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不含磷元素的是
A.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尿嘧啶核苷酸
C.还原型辅酶Ⅱ
D.淀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还原型辅酶Ⅱ中,都含有P,只有淀粉是由C、H、O组成的,其分子式为(C6H10O5)n。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的含量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的含量将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本题中,题目通过图示信息显示了在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先增加,然后是稳定不变的;而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中的,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合量的增加,?
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糖类转化蛋白质是糖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转化为对应氨基酸的结果。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而A选项与图像无关。蛋白质的鉴定应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为紫色,还原性糖用本尼迪特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故C选项错误。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故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在著,肉反而新鲜,这主要与下列哪种细胞器密切相关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溶酶体中的酶的作用下,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成一些小分子的氨基酸,如谷氨酸等。可以增加肉的鲜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细胞膜上用以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
B.用于基因工程连接黏性末端
C.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D.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C、H、O、N、S元素,该化合物可能是蛋白质。
A.细胞膜上用以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是糖蛋白;正确。?
B.用于基因工程连接黏性末端是限制酶;正确。
C.单克隆抗体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正确。?
D.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还含有Mg元素;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的是
A.RNA
B.乙醇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的有关内容。胰岛素、生长激素均为蛋白质,不含糖,乙醇也不含糖,RNA含有核糖。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