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有关铜绿微囊藻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培养铜绿微囊藻时数量会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个体形成水华
B.培养两种藻类时,这两种生物会发生竞争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铜绿微囊藻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D.从试管中吸出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液时,若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会偏大或偏小
2、选择题 为了保护湖泊的鱼类资源,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鱼类种群数量最大
B.鱼类种群增长率最大
C.鱼类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鱼类种群数量最大
3、选择题 种群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结合图示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S”型增长的自然种群,如果Nt=N0·λt,则其中λ是一个变化值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点
4、选择题 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 ]
A.3000吨
B.1650吨
C.1500吨
D.不超过300吨
5、连线题 如图表示某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
(3)在该森林中,还分布有红豆杉和某种鸟。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这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有关。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