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农民农闲时常常用杂草沤肥,若要想得到较多的N、P、Mg元素,应选用
A.绿色嫩草
B.枯败的草
C.嫩草、枯草都用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N、P、Mg为植物能再度利用元素,在衰老组织、器官中含量较少,幼嫩组织器官中含量较多。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循环,故A错。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故B错。主动运输保证细胞有选择的吸收或排出相关物质,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不会意在,故C错。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个体发育,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现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囊状结构薄膜上
D.外膜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即类囊状结构薄膜上。所以选C。
考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历经九年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对于脲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为氨和二氧化碳
B.脲酶常温下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物质
C.脲酶分子中的组成元素一定包括C、H、O、N
D.与脲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将下列活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人的红细胞
C.大肠杆菌细胞
D.紫甘蓝叶肉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①必须是活细胞; 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无大液泡,人的红细胞无细胞壁和大的液泡,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