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
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D.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的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探究题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 Cu2+? Cl-
(3)对照 确定Na+2-
(4)深砖红色 ? 无砖红色(或蓝色)? ? 浅砖红色? ? 浅砖红色? 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列是一位同学探究酶特性的实验设计:

(1)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2)下面是步骤3的操作和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
A.加入淀粉酶,Ⅰ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B.加入蔗糖酶,Ⅱ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C.加入淀粉酶,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D.加入过氧化氢酶,Ⅰ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1)酶具有专一性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3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的花蜜可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他断定一定有一种具有细长口器的昆虫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50年后的确发现了这样的昆虫,这一事实表明
[? ]
A.该兰花是独立进化的
B.该花矩没有生物学意义
C.任何物种都不是独立进化的
D.该昆虫的细长口器是独立进化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