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与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同的是
A.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K+进入红细胞
D.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协助扩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图中所示区域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D.若土壤中缺Mg
E.则B点右移,D点左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图示,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S1+S3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则为S2-S1,C错误。如果缺Mg,玉米合成的叶绿素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但是呼吸作用不变,B点表示光补偿点,则右移,C点表示光饱和点,则D点左移。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曲线的准确解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甲、乙两种水稻品种栽种于江南地区,在栽植后27日,进入梅雨季节,于栽种期间测量水稻的总糖含量变化情形,得到下表之结果。根据下表,下列推论何者错误?
江南地区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g/株)变化情形
A.水稻在梅雨季节有降低光合作用现象
B.乙品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可能比甲品种小
C.梅雨季节期间水稻仍然合成糖类
D.梅雨季节期间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的下降是因为呼吸作用的增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栽植后27日内,水稻的总糖含量不断增加,此后进入梅雨季节,水稻的总糖含量下降,可见水稻在梅雨季节光合作用降低;但从数据上看,乙品种水稻的总糖含量下降的幅度较小,说明乙品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受梅雨季节的影响较小;梅雨季节期间水稻生长正常,说明水稻仍然合成糖类;梅雨季节期间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的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点评:对比表中数据,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2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三碳糖磷酸大多数离开卡尔文循? 环,少数参与RuBP的再生
B.当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
C.25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各自的光合速率大于其细胞呼吸速率
D.从开始到第10min期间,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A植物大于B植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两个三碳糖磷酸中只有其中的一个碳进入有机物中,其余的重新参与RuBP的再生,A错;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A、B两植物曲线相交,表明密闭小室中被植物吸收的CO2相等。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植物吸收CO2的量,是AB植物曲线的斜率,B大于A,由于A、B的呼吸速率相等,所以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B正确;25min以后,CO2浓度不变,两种植物叶片各自的光合速率等于其细胞呼吸速率,C错;从开始到第10min期间,由于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B植物大于A植物,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A.8 000
B.4 000
C.16 000
D.2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