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 4、C5为实验组,C1和C 2、C 3、C 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所加溶液可知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故A正确1-3和6均为对照,4和5是实验组,故B正确。实验5组中透明圈最大说明酶活性最高,故C正确。酶在过酸的调节下可能失活,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
B.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
C.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的结论
D.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
E.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
F.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萨克斯做实验最终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因此A是错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3个密闭且等容的锥型瓶中盛有等量的含乳酸菌的葡萄糖溶液,实验前进行如下处理:①通入空气,保持25℃;②通入氮气,保持25℃;③不通入气体,加温至70℃。则发酵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最适温度大约25℃。因此在②通入氮气,保持25℃环境下发酵速度最快;①通入空气,保持25℃,在有O2存在的情况下,发酵受到抑制;③不通入气体,加温至70℃,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乳酸菌的发酵速度为0。
考点:考查乳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有氧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水分子出入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错误。?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错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正确。?
D.水分子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错误。
考点:主动运输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①ATP→ADP+Pi+能量”、“②ADP+Pi+能量→ATP”的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反应过程分别表示能量的释放利用和储存过程
B.所有生物体内的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①和②在活细胞中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D.①反应中的“能量”一般不能用于推动②反应的进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①是能量的释放利用,②反应过程是能量的储存过程;正确。
B.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错误。
C.①和②在活细胞中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正确。
D.①反应中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光能和化学能推动②反应的进行;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