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研究表明,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是因为此时细胞中合成了相关诱导物质。将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显微注入到分裂间期细胞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的结果是
A.呈染色质形态,每条染色体包含着两条并列着的姐妹染色单体
B.呈染色体状态,每条染色体包含着两条并列着的姐妹染色单体
C.呈染色体状态,每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呈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核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使染色质变为染色体的诱导物,将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显微注入到分裂间期细胞中,将使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染色体可能完成了复制,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也有可能没有完成复制,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核中。BCD正确,A错。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细胞分裂知识的要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给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核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关于干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年体细胞诱导回干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由于胰岛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
C.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类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肌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呈现周期性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成年体细胞诱导回干细胞的过程,遗传物质并未发生了改变;错误。
B.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由于胰岛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体移植,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正确。
C.全能性是一个细胞形成完整个体,而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类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错误。
D.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肌肉细胞已经高度分化,细胞一般不增殖,没有染色体数目周期性变化;错误。
考点:干细胞。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鉴定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是否有纺锤体形成
B.观察是否有细胞核的消失和重建
C.观察末期细胞分裂的状态
D.观察是否有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胎儿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五个连在一起的手指逐渐分开,发育为成形的手指,原因是指间细胞发生了
A.细胞坏死
B.细胞衰老
C.细胞损伤
D.细胞凋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所以选D。
考点:细胞凋亡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意义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玉米细胞基因的编码区中存在非编码序列
B.鼠细胞基因结构中内含子存在于编码区,是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C.蓝藻基因转录出的mRNA链上有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D.乳酸菌与酵母菌基因结构中都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基因的结构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判断、理解能力。真核细胞(玉米细胞、鼠细胞、酵母菌)基因中编码区中有外显子、内含子,内含子属非编码序列,不编码蛋白质;原核细胞(乳酸菌、蓝藻细胞)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外显子内含子之分,故A正确,B、D错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存在于DNA的非编码区,不在mRNA上,故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