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体液是指血浆、组织液、淋巴
B.钙离子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C.刚进入高原的人对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有: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D.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而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钙离子可以存在于人体的血浆当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人在缺氧环境中也是以有氧呼吸为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点评: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又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种成份组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为桃树,二为龙爪槐,则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依次为

A.A→B,A→B
B.B→A,B→A
C.A→B,B→A
D.B→A,A→B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形态学不以位置等因素改变。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运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对人体调节有关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则曲线b可代表低Na+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乙图可表示HIV病毒侵人人体后T细胞和HIV病毒数量的变化关系
C.丙图可表示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l5℃时人体散热量的情况
D.丁图表示正常人一次饮完l000 mL清水后尿流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钠离子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在低Na+海水中膜电位变化较正常浓度中低,A项正确;HIV病毒侵入机体的早期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病毒数量降低,随着T淋巴细胞的破坏,免疫能力降低,HIV数量升高,B项正确;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l5℃时由于人体与外界的温差加大,因此散热量加大,C项错误;正常人一次饮完l000 mL清水后由于渗透压降低尿流量加大,随后恢复至正常水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关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赖于突触
B.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依赖于神经递质
D.双向传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结构突触,故A正确。当兴奋以电流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流(电信号),故BC正确。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为单向传递,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与乙烯相互转化
B.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
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同时稍高浓度的生长素 则抑制根系生长,所以可以认为稍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抑制根系生长的乙烯生成,所以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乙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