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翻译过程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翻译是同时进行的,为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A错误;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 上移动,即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① 为DNA 的复制过程,不涉及A 与U 的配对,其它过程均涉及。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及中心法则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基因型为Aa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配子基因的比例为
A.3∶1
B.1∶2∶1
C.1∶4∶1
D.1∶6∶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基因型为Aa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为AAaa,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配子基因有AA、Aa、aa的比例为1∶4∶1?。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有较高致死率,恶性胶质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这类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性、侵袭性和耐药性,给医学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下列关于胶质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胶质瘤病人体内的病变细胞中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B.癌变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有关,癌变是一个累积效应
C.胶质瘤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是指这种瘤细胞容易转移
D.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癌症的发生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肿瘤形成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致癌因素是细胞癌变的外部因素,患病几率与年龄有关,细胞癌变是一个累积效应;高度侵袭性是指肿瘤细胞易转移;病毒感染是细胞癌变的外因,若个人身心状况较差,则患癌症的几率较高。
考点: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细胞癌变的机理。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C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B.图中的酶A、B、C都是蛋白酶
C.若基因A不表达,则基因B和C也不表达
D.图中①为基因表达过程,②为脱氨基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氨基酸C的合成的,所以A正确。图中只有酶A是蛋白酶;基因表达是相对独立的;②为氨基转换作用。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评:本题以氨基酸C合成过程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组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不同,染色单体数目不同,核DNA分子数目不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染色体组数目均不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目是相等,核DNA分子数目也相同,但是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A正确。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B正确。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单体的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都是相同,C错误。两者后期中染色体行为和染色体组数目均不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