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
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
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成嵴,而是通过类囊体形成基粒增大其膜面积;乙图的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则该结构是类囊体的薄膜;类囊体薄膜中的色素分子只有少数的叶绿素a才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ATP合成的场所是③,分解场所是④。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
点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掌握叶绿体的结构有助于对其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葡萄糖中氧原子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使用加酶洗衣粉去奶渍和血渍时,要用温水浸泡和搓洗
B.多酶片能帮助消化是因为其中含有水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C.ATP可以改善心肌炎患者的代谢状况,因此,肌肉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D.在肌肉细胞中,虽然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ATP的含量很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在使用加酶洗衣粉去奶渍和血渍时,要用温水浸泡和搓洗,防止高温、低温影响酶活性;A正确,不选。
B.多酶片能帮助消化是因为其中含有水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说明酶的专一性;B正确,不选。
C.ATP可以改善心肌炎患者的代谢状况,肌肉注射和口服效果一样好;C错误,选C。
D.在肌肉细胞中,虽然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ATP的含量很少,转化迅速;D正确,不选。
考点:酶的影响因素和作用,ATP的作用和含量。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A.3 2
B.4 2
C.2 4
D.3 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最适温度下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反应速率下降,不可能与1相同,3不可能,温度略微升高,反应速率不可能下降得很多,不可能是5,因此是曲线4;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由于酶的高效性,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因此是曲线2,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B.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中须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各种有机物
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基本步骤是:培养不定根→低温诱导→卡诺氏液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常用0.3 g/mL葡萄糖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课本基本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H1N1流感病毒中只有RNA,A错误。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不能将叶片摘下,在植株上直接实验,B错误。用0.3 g/mL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