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连线题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图示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过程①的F1,连续自交2代,产生的F3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_。
(3)过程②,培育单倍体幼苗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诱导其染色体加倍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在理论上有___株。
参考答案:(1)①②③
(2)3/8
(3)花药离体培育? 秋水仙素 ? ddRR? M/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细菌的快速进化过程。人们发现,用肉汤培养假单胞杆菌,如果肉汤保持不动,不久后,在肉汤的不同部位,如表面、底部或其他部位,细菌的形态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出现一定数量的变异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菌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发生了进化
B.细菌的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C.用静止的肉汤培养FS细菌,其菌落形状将趋于一致
D.用不断摇动的肉汤培养SM细菌,不会出现FS和WS细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2)上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选择、鉴别),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__。
(4)现有1L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水样加无菌水稀释103倍。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_。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解者? ?异养型
(2)鉴别? ?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 ? 灭菌
(4)5.6×108
(5)B、C
(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液的纯度
D.结果都是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2)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3)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4)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压蒸汽(98kPa蒸汽)? 有机碳
(2)显微镜
(3)细菌大量繁殖 ? 等量生理盐水 ? 低
(4)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