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害虫种群在先后施用两种杀虫剂后,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状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来自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于施用农药以前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杀虫剂对害虫的选择作用实现的
C.实践证明:从B→C、D→E经历的时间都不长
D.这是因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E.害虫产生的对杀虫剂甲的抗药性对杀虫剂乙也起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于施用农药以前,农药只是起到筛选的作用;正确。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杀虫剂对害虫的定向选择作用实现的;正确。
C.从B→C、D→E经历的时间都不长,这是因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正确。
D.害虫产生的对杀虫剂甲的抗药性,C→D说明对杀虫剂乙不起作用;错误。
考点:抗药性的内因和外因。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B.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小麦自然情况下自由传粉,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若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在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时,全部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50%
B.50%、62.5%
C.62.5%、50%
D.50%、10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感染锈病前T基因频率=20%+30%=50%,感染锈病后tt全部死亡,TT占25%,Tt占75%,T基因频率=25%+37.5%=62.5%,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基因频率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B.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就一定是两个物种
D.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而不是种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正确;C,只有存在生殖隔离才是两个物种,只存在地理隔离的不同种群是一个特种;D,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既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又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水肥条件的变化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