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因此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正常人的血浆pH为 7.35-7.45,近中性,这种稳定性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这是一个适宜发挥体内酶活性的 温度。
机体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碳酸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与其发生反应形成乳酸钠与碳酸。碳酸是弱酸,且又可很快分解为CO2和H2O,CO2会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呼吸加快,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pH影响不大,仍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7.35~7.45)。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A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则B可以表示捕食者数量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C.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D.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微生物的数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若A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则B可以表示捕食者数量,两者呈现非同步性变化,符合曲线;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浓度也会升高,随着血糖浓度的下降,胰岛素浓度也会下降,与曲线相符;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由于存在反馈调节,随着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下降,与图中曲线不符;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随着水体有机物含量的升高,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数量也会随之升高,与曲线相符。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捕食关系、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调节。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捕食关系、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难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卡介苗?②破伤风抗毒素 ③免疫球蛋白?④艾滋病毒?⑤A凝集原 ⑥移植的肾脏 ⑦引起过敏的青霉素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
C.①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原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病菌、病毒、寄生虫的病原体,菌苗、疫苗、类毒、异体血型,异体细胞、组织、器官,某些药物,原癌细胞等。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是抗原被破坏,清除。卡介苗为弱化的抗原,而破伤风抗毒素则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属于抗体。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抗原的本质、特性及生理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体液
B.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降低
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细胞外液,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错误;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为二氧化碳,可参与体液调节,调节PH和刺激人体的呼吸,B正确;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增大,C错误;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
B.垂体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
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的有关内容。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大体相当,A错;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B错;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CD正确。故本题选C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