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爆发了历史罕见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造成许多人被废墟掩埋。经过多天的饥寒交迫后,仍有一些人奇迹般获救。下列有关他们在被困期间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困期间,可通过减少排尿,保持水分平衡
B.长期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C.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获救时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和脂肪被大量消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被困期间,可通过减少排汗,保持水分平衡;错误。
B.长期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减弱,使得血糖维持动态平衡;正确。
C.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错误。
D.获救时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和脂肪被大量消耗,转化成糖类,供应能量;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卫生部2006年8月14日通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这种流感病毒是H5N1的变种。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发生体液免疫,而非细胞免疫?②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③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淋巴因子进行治疗④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抗体进行治疗
A.①②③
B.②③
C.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热点,考查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①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将发生体液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前者产生大量抗体将流感病毒予以清除,后者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随时监察再次入侵的流感病毒。②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一方面由于流感病毒的毒性较强;另一方面流感病毒基因为不稳定的单链RNA,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③通过输入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所以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淋巴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行免疫治疗。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
C.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酸性物质被分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
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当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由于血浆含有缓冲溶液,如碳酸与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等,能够与之反应,而确保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为细胞免疫,A为淋巴因子;⑤为体液免疫,B为抗体
B.与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原直接刺激细胞c,可推断细胞c是B细胞,⑤是体液免疫,进一步推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f是浆细胞, e、g是记忆细胞,A是淋巴因子,B是抗体,④是细胞免疫。细胞f是无识别抗原作用的,C项错误。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识记免疫调节的类型、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钾离子外流造成的,A错误;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有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而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失去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以引起肌肉持续兴奋而痉挛,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