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染色体增加的原因是
A.DNA的复制
B.染色单体的分离
C.染色单体的分裂
D.染色单体的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细胞分裂期以前通过复制产生的两个DNA分子通过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因此染色体数目不会因为DNA的复制而增加。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一分为二,导致原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两条染色单体各自形成新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这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开始时增加了一倍。在染色体加倍的过程中没有出现DNA的断裂过程,因此染色单体的分开过程用“分离”比用“分裂” 描述更加准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哪项不是 “遗传效应”的含义
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C.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D.能转录成一种mR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版段。“遗传效应”是控制生物的性状,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基因不只是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而是决定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的位置。
考点:本题从基因的定义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C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B.图中的酶A、B、C都是蛋白酶
C.若基因A不表达,则基因B和C也不表达
D.图中①为基因表达过程,②为脱氨基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氨基酸C的合成的,所以A正确。图中只有酶A是蛋白酶;基因表达是相对独立的;②为氨基转换作用。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评:本题以氨基酸C合成过程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右图碱基序列中,从1处开始阅读并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若分别按照非重叠式阅读和重叠式阅读,则不会影响的氨基酸数目分别是

A.1个、2个
B.1个、3个
C.2个、3个
D.2个、4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AUG开始,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之前,非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UC……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GU、GUU、UUC……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之后,非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UA……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GU、GUU、UUA……)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下图中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对维持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部位
B.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分子中A有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个
D.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 的DNA占10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③是氢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部位是①而不是③,所以A不正确。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独特的排列顺序上而不是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所以B不正确。若该DNA分子中A有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个,所以C不正确。因为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且是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所以子代DNA中都含15N,故D正确。
考点:DNA分子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