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核内某基因(15N标记)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彻底水解后可生成6种产物
B.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占全部碱基的20%
C.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细胞置于14N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含15N的子细胞占5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基因初步水解可形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再进一步水解可生成6种产物,即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故A正确;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但据此无法确定每条链中A所占的比例,而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无法确定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故B错误;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链(②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DNA分子中断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①部位),故C错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将15N标记的1个DNA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1次后得到2个DNA,均含15N,即含15N的DNA占100%,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和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氨基酸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只能获得必需氨基酸,不能获得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B.④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能够增加氨基酸种类,不能增加氨基酸数量,但能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C.⑤和⑥过程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才能形成
D.②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③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解可知,①是消化吸收,②组织蛋白水解。③是合成蛋白质,④是血糖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⑤是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后转化为血糖,⑥是经脱氨基作用后转化为脂肪,外界营养物质中既有必需的氨基酸也有非必需氨基酸,所以A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向培养液中加入只抑制S期的某药物,预计6h后,所有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时为止,所以图中的细胞周期应是从0到20小时;染色体数在分裂后期着丝点的断裂而增加,应发生在Ⅱ中;Ⅱ段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使其,可以看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细胞周期中,整个分裂期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所以加入药物后,即使再过6h,仍然有细胞处在分裂期当中。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
点评: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发生在两个时期,间期和末期,通过这点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l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l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B.图l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
C.图l中的丙组细胞部分位于图2中的BC段,部分位于DE段
D.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可知,此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图1中乙组细胞中DNA含量由2增加为4,此时属于DNA复制,对应图2中AB段,A项正确;图1中甲组细胞DNA含量为2,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时期,而图2中DE段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所以图1中甲组细胞对应图2中OA段,B项错误;图1中丙组细胞DNA含量为4,此时处于有丝分裂间期G2时期和分裂期,而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C项正确;用药物抑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丙组细胞增多,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绿色植物中,既能产生CO2,又能利用CO2的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根尖细胞
D.叶肉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叶绿体只能利用CO2;线粒体也只能产生CO2;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CO2;而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CO2,同时它也含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