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选做题)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所固定的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和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参考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连线题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计划在全国建设10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将是其中重点发展的内容,沼气综合利用指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作为下一级生产活动的原料、肥料、饲料、添加剂和能源能进行再利用。以下是一组沼气生态农业的问题。

(1)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主要分为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有机物及CO2氧化或还原成甲烷,甲烷菌也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由此可见,分解细菌和甲烷菌的同化作用类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
(2)沼气发酵菌种在8℃~60℃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气,并且温度越高,发酵越活跃。这是因为____。
(3)甲烷菌主要以____方式进行繁殖。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____,控制甲烷菌主要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其性状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________。为什么?____。
(4)上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
①.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_________。
②.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
③.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________作用,可以形成___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
参考答案:(1)异养型? 自养型? 生产者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
(3)二分裂? 基因突变? 拟核DNA? 否? 甲烷菌是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4)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②.各营养级?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③.硝化细菌硝化? 硝酸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
A.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B.防止环境污染
C.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D.遵循生态学规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