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异化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循环流动
B.逐级递增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传递效率是5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质,约消耗植物
[? ]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连线题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
(3)若上图1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
(4)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6)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高
(4)3×107
(5)群落
(6)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连线题 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80%的大熊猫种群及我国近1/5的特有种子植物属种(如久负盛名的中国鸽子树--珙桐)均分布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还出现了200米宽、1公里长、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下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

(1)食物链中,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103 kJ/m2·y。由图可知营养级 _____________ (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3)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相关泥石流带对该区域熊猫繁殖造成的可能影响: _____________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参考答案:(1)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生长的压力
(2)5 较高
(3)15.6%
(4)地理隔离导致繁殖率降低
(5)1.96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