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浆细胞内合成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内环境。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神经元胞体中;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浆细胞内合成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属于内环境的组织液成分中。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C.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
D.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糖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A正确。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血糖含量降低;B正确。饭后三小时,血糖含量降低,此时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C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是单独作用的
B.1935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赤霉素就能肯定它是植物激素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调控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错误。
B.1926年日本黑泽英一发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之为“恶苗病”。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与"恶苗病"同样的症状。1938年日本薮田贞治郎和住木谕介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赤霉酸。1956年C.A.韦斯特和B.O.菲尼分别证明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类似赤霉酸的物质。到1983年已分离和鉴定出60多种。一般分为自由态及结合态两类,统称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GA1,GA2等。
C.幼嫩的果实要成熟,需要植物激素乙烯的催熟,所以幼嫩果是刚开始肯定是几乎不含的,后来果实要成熟的时候(呼吸跃迁前后),果实乙烯开始大量产生,果实成熟.
D.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调控过程正确。
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外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当人体在遇到病毒侵入时,会自动产生。它是人体内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体内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疾病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少量低浓度使用时能对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类毒素、外毒素与抗生素都可以做抗原,并不是免疫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S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也不会讲话
B.脑干有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C.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等功能有关
D.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大脑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该部位受损患者表现为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A错;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的结构是下丘脑,B错;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C正确;调节躯体运动的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知识的要点,具有理解、应用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