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人的体温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②当人处于炎热的环境中,肌肉和肝脏等的产热减少
③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下丘脑通过分析综合产生冷觉
④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通过调节使排尿量减少来减少散热
⑤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K+排出是被动运输,K+流入是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合使两侧K+浓度差减小,B正确。静息时K+不排出,受刺激后K+排出,说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位→负电位,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神经冲动传导形成原因,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寒冷时人体细胞代谢增强
B.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草莓果实发育成熟离不开乙烯的催熟作用;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顶端优势现象,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其形成与激素无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会使血浆的pH长时间显著下降
B.多巴胺、蛋白酶、生长激素、尿素都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C.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D.摘除小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溶液,所以乳酸进入血液不会使血浆的pH长时间显著下降,而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A不正确。多巴胺、生长激素、尿素在进入人体的血浆或组织液中,而蛋白酶是细胞内的物质,所以B不正确。摘除小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减少,同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也减少,因此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所以D不正确。
考点:人体内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成分及稳态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处理及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与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的作用效果进行对照
B.各组实验的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C.实验结果说明适宜浓度萘乙酸溶液能促进插条生根
D.萘乙酸溶液浓度越高,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越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作为空白对照,故A正确。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的变量各组实验的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B正确。实验组B、C、D生根条数比对照组多,说明适宜浓度萘乙酸溶液能促进插条生根,故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当萘乙酸溶液浓度低于400mg/L时,萘乙酸溶液浓度越高,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越强,超出后,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及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