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染色体复制后均平分子细胞,细胞质缢裂方式不同,纺缍体形成不同,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没有加倍,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为探索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全营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00%)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 度的特点是: v(Si4+)>v(水)>v(Mg2+)
②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Si4+)>v(水)>v(Mg2+)
③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⑤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
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与吸收水分毫无关系
⑦水稻和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Mg2+和Si4+需要叶绿体直接供能
⑧载体运载矿质离子的运动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A.②⑤⑥⑦
B.①⑥⑦
C.②⑦⑧
D.②⑥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图可知,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 度的特点是: v(Si4+)>v(水)>v(Mg2+),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v(Mg2+)>v(水)>v(Si4+),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植物对离子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离子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运输和利用, 吸收利用的能量是细胞呼吸提供,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细胞称为细胞系,获得不死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时只能形成单层细胞,A项错误;克隆培养法在培
养时,由于所有子代细胞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所以基因型一般都相同,B项错误;二
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有限的,只有少数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能无限增
殖,C项错误;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癌变的特点,可进行传代培养,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正确叙述是
A.不同长度的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复性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
B.热变性后的DN A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C.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D.复性的最佳温度为70℃-8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时,DNA不会复性,在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DNA的片段越大,复性越慢,DNA的浓度越大,复性越快,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DNA复性温度受G+C含量影响而各不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 ,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需要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胞吞或胞吐。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被吸收到血液的方式是胞吞;半乳糖是单糖,属于小分子物质,被吸收到血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