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自己想站立得住就要使别人站立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仁者爱人。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反映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三种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其中①为自然经济,②为洋务经济,③为外商企业经济,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出现于1927年以后,故选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恩格斯指出:国家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要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特殊公共权力”是指中央政府,也就是此题在问“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特征是什么?”,这样,这道题就很简单了,A项是自秦代之后的主流治国思想,B和C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都只是概述了某一方面,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时首先理解题干恩格斯阐述的是中央政府的构建,再依次分析选项,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
C.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
D.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共“二大”是在正确分析了国情后制订的民主革命目标。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所以A项错在“开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 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

材料二 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己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67—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4分)
参考答案:(1)趋势和原因:①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获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和传统纺织业在列强侵略下破产,近代纺织业没有壮大起来,西方商品市场迅速扩大。②华南所占比重最大,但增长慢,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华中、华北和东北所占比重小,但增长迅速,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其原因主要是列强最早打开了东南沿海的大门,倾销纺织品;中国近代纺织业最早在东南沿海兴起,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列强侵略逐渐深入中国内地。
(2)经济思想:相同:倡导发展工业、实业,提倡“实业救国”。
不同: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
作用: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国家权益;冲击着原有重农抑商思想。
(3)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引发棉纺业危机;在危机中政府没有作为;中日纱厂竞争拖垮大生;寻求国外资金未果。政府应在经济发展中做企业的坚强后盾,给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以此考查考生的概括、知识迁移和比较能力。(1)题中的第一小问主要看表格的构成,由时间、地域和总量构成,因此在分析趋势时要结合时间分析在量上和地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小问回答原因要从外国和中国两个因素来回答。(2)题中的第一小问需要找比较点,结合材料可知二者在方式、目的有异同;第二小问要从国家利益、经济和思想入手。(3)题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辅助作用。
点评: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