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ACD均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改革的背景而不是作用,故选B。
点评:孝文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典章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定居了下来,采用了农耕的方式,在习俗上推行全面的汉化。这些措施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谷……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1)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2分);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2分);平籴法。(共6分,每点2分)
(2)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2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3分)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此问题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内容,材料内容很直白,但需要学生有高度概括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表明李悝变法的一个内容,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变革相关的,是与李悝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关的。材料中注重农业发展的内容也很明确。
(2)第二问,这一问要依据第一问的答案来逐一分析得出结论。李悝变法内容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依据才能和功劳选拔官员,这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血缘政治的局限性有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分封宗法制即将崩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注重农业发展在当时生产力低的情况下是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魏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六虱”,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燔诗书而明法令”,从“六虱”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
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诸子百家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向封建化过渡的关健是土地所形式的改变。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