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前期新文化运动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出真正的出路,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没能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B.对东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化
C.思想领域的尊孔复古存在绝对化
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理解,包括B、D,D是主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A.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C.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D.运用“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所述道路是指城市中心革命道路,不具有“中国化”的特色。故选C。A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结合了本国的国情进行的;B项赎买的政策也是我国的首创;D项更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切合实际的指导方针。
点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理论性的飞跃,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选项其实是考查的这两大飞跃的成果。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的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了如何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体现了陈独秀和其他的知识分子的争论,显示出了当时在思想界出现言论自由的情况。故选B。材料并未体现出科学是否是社会主流的内容;学术宽 容也体现不出来,陈独秀的观点显然遭到了批判;D项说法明显错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难以做到真正的学术自由。因此AC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