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
”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需要对国际关系有着比较准确的定位。从图示可以看出,在50年代,甲与乙丙均是对抗的关系,但是乙丙是合作的关系,而到了60年代则是没有了合作,全是对抗,到了七十年代,乙丙还是对抗,可是甲丙之间进行了合作。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甲乙丙依次是美国、中国和苏联。关系C。其它各项均不正确。
点评:战后苏联和中国建立了盟友关系,但是在50年代后期关系不断地恶化,到了60年代分裂;中美关系在战后是出于对抗状态,但是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则是缓和化,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怀特计划
[? ]
A.表明金融力量开始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
B.经济帝国主义已经取代国际政治帝国主义
C.为美国经济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现实条件
D.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力体系的转换做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现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除科学革命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3)指出导致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加快了欧洲联合的步伐。这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这一格局的还有哪些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美国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2)因素:政治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经济革命:工业革命。影响:20世纪初,欧美列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被侵略和被奴役地区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威胁着西欧国家安全;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
(4)影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力量: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中国的迅速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尼克松在任期问,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
(2)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破灭。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西欧衰弱;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4)美国霸权地位削弱,侵越战争失利,实力削弱;苏联军事力量赶上美国;西欧、日本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