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主张削弱君权
C.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分封制造成国家衰亡的原因在于地方权力太大;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又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定的权力,限制君权。故B正确。作者反对君主过于集权,但不反对君主制;作者并不倡导分封制,认为那样会造成亡国;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有民主思想,但不是民权思想,因此AC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其主张是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清之际,思想界异常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们对儒家思想批判吸收,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
A.重农抑商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选D。
点评: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其中有以下三位
孔子?老子?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表述其主要思想主张及人物影响)(8分)
(2)儒家思想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2分)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
(3)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材料四?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呜呼,岂设君之首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概括材料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2分)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例举黄宗羲的经济主张(2分)
材料五?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5)例举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两本著作?(2分)这些著作体现了作者宣传新思想的什么特点?(2分)
材料六?1915年袁世凯政府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在天坛祭天,复辟帝制
材料七?“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涮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陈独秀文章选编》
(6)根据材料六和材料七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4分)
参考答案:(1)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儒家学派创始人;有利和谐人际关系;培养人才等(影响部分言之有理即可,任四点可得满分)(4分)老子:“道”是本原,中国古代最早研究世界本原的哲学家;辩证法思想的可取性;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任两点可得满分)孟子:仁政,最早提出仁政的思想家,民贵君轻,民本意识,被尊称为“亚圣”(2分)(任两点可得满分)
(2)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2分)
(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2分)
(4)观点: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职责:为天下万民兴种除害(1分)经济主张:工商皆本(2分)
(5)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2分)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和。(2分)
(6)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独裁卖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 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4分)
本题解析:(1)孔子?,老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结合所学可直接写出其代表性观点和主张。(2)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被确立为主导思想其原因是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3)从材料二、三中可直接归纳出朱熹与李贽的观点即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4)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是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的主要职责应该是为天下万民兴种除害;在经济方面主张工商皆本。(5)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写出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成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其特点是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和。(6)归纳材料六和材料七中的文字内容,从中可直接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即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独裁卖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总体而言,本题难度较低,更多考查的是学科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识记能力。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②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④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的主张,②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③为孔子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