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唐诗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唐朝诗人想象力丰富
D.技巧高超、风格多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中的反映,唐诗兴盛的根本原因要从政治经济基础方面去找,A项封建社会的鼎盛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经济的繁荣,是必然因素,因此是最佳选项,而B、C两项只是偶然因素,D项是唐诗兴盛的具体表现。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分封制(2分)宗法制(2分)
(2)三公九卿制(2分)郡县制(2分)三省六部制(2分)
(3)专制皇权高度发展(2分)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日益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三点中答出一点即得2分)
本题解析:(1)从图片一中可以看到有齐鲁等地名,反映了这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图片二有大小宗的关系,这是宗法制。(2)此题也是很简单。秦朝建立的是三公九卿制,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材料三则明显反应的是三省六部制(3)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4)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要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和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时期走向崩溃;在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汉初又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有
①府兵制②均田制③猛安谋克制④八旗制
[?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 ——摘自1911年11月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主张的?(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3分)
参考答案:(1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制度:皇帝制度。(1分)(评分说明:写皇帝制同样给分,其他说法不得分)
主要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分) (评分说明:皇位世袭1分、皇权至上1分,答皇帝独尊同样给1分,总分不超过2分)
(2)体现: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2分)(评分说明:答“三权分立”同样给2分)。
(3)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4分)(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任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分) (评分说明: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评分说明: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
(4)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评分说明:每个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写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得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度”均可得1分)
本题解析:(1)本问以秦朝确立皇帝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本问应依据“朕为始皇帝”等信息判定政治制度是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点则应结合所学知识述说皇帝的传承、地位和权力方面的特点。
(2)本题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切入点,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问关键是理解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再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政治结构的三权分立原则,孙中山等革命派以美为师,实行共和制,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这是两者的共性。
(3)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归纳能力。关键信息:专心于儒家经典、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依据关键信息,从思想和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分析归纳。
(3)本问为开放型试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成功的认识。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史论一致,史论相结合。如果选择同意这一观点,那么,应从辛亥革命失败之处归纳;如果选择不同意这一观点,则应从辛亥革命的意义来分析。
(4)本问考查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本问解答应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建国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知是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的特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周朝实行的制度是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