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34分)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分)
材料二?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材料三?“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一国两制
|
拿破仑《民法典》
| 法国1875年宪法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求同存异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1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9分)
共同点: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3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隘;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6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14分)
从晚清到民国(近代时期),伴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入和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洋历法(阳历/公历)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中国经历了从认识到接受再到采用的变化历程。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阳历/公历)优于中国传统历法(阴历/农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阳历),而且从国际化(或世界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终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上述材料表明,由于历法在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政治和文化意义,使得国人在接触阳历之初,很自然地以一种“正统”眼光视之。但是,当中西接触日深以及知识分子走出国门,亲身体会到阳历的优点和长处后,人们逐渐抛弃了一开始的政治性眼光,而从工具性角度更客观地看待阳历。
(3)(11分)示例:
主题(1分)
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1分)
关键词(1分)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法国1875年宪法(1分)
添加的关键词(1分)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简要阐释(8分)
美国1787年宪法吸取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建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共和政体。拿破仑的《民法典》继承发展了古代罗马法的精髓,确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规范。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学习和借鉴欧洲大陆法系的成果,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法国1875年宪法汲取了启蒙思想、《人权宣言》、英美等国的法律成果,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和责任内阁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本题解析: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依据上述信息,归纳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并从生产力水平、地理知识、交往范围、各地文明的孤立等角度分析原因。
(2)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材料二的信息: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优于中国传统历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而且从国际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阐释和分析说明。
(3)材料三的主题是“文明的发展与借鉴”,考生可选取其中的某个角度,如“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借鉴”、“外交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等,根据确定的主题选出三个关键词,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说明。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包括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C。民贵君轻的是孟子的主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此外,孔子的思想还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使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属于监察机构;B中央官职,扶助皇帝处理政事;D地方管理体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东北老工业基地
①创建于“一五”计划期间? ②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折射
③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 ④创建与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相关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与1935年相比,1936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9%,工业品总产值增长11.1%,对外贸易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贸易顺差。这主要得益于
A.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张謇等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推动
C.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27年到1937年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经济,在农业上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故选D。A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说的是农业的变化;C项说法意图与材料相反。
点评:从1927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明显的进步,工业上工业基础逐渐的增强,为以后战胜日本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农业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1937年的日军的全面侵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终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