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下列事件最能佐证这一史观的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巴黎公社革命?
D.欧盟的建立
2、判断题 第一个在地圆学说指导下进行远洋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D.郑和
3、判断题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社会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A.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
B.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C.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D.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方便起来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
5、判断题 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
A.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
B.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
C.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D.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