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清朝雍正皇帝说:“四民之业……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哪一项政策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文字狱
D.海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是(?)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
B.维护传统经济结构
C.确保赋役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往往采用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原因是小农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为确保赋役和地租征收,重视小农经济。故选C。AD两项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B项说的是直接目的。
点评: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主要有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时间、特点、作用等,需要全面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周王室衰微是导致井田制走向崩溃的根源
B.均田制的实行成功的解决了土地兼并现象
C.租佃经营成为宋以来的主要土地经营方式
D.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人身依附方关系逐渐松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清史稿·食货志》和王戎笙著《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题》中记载,顺治十八年全国人口约1920万,康熙五十年约1000万,乾隆二十七年约2000万,乾隆五十九年约31000万。
材料二? (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材料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传统农业.人口.生态环境三者相互关系的认识。(2分)
(5)当前我国的人口状况如何?为此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策?(2分)
(6)上述我国的政策有什么意义?(2分)
参考答案:(1)从顺治时期,到康熙.乾隆时期,我国的人口迅速增长。(1分)
原因在于摊丁人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现象大大减少。(2分)
(2)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人地矛盾尖锐。(2分)
(3)反映了乾隆时期普遍出现了“人与水争地”的现象。(1分)
根本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大量人口无地可耕,盲目开荒。(1分)
(4)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入,造成人口高速增长;大量人口过剩必然导致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
(5)状况:每年人口净增数量很大,年均约1500万人。(1分)
政策:政府实行“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1分)
(6) ①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人口的问题。(1)材料一“顺治十八年全国人口约1920万,康熙五十年约1000万,乾隆二十七年约2000万,乾隆五十九年约31000万”反映了从顺治时期,到康熙.乾隆时期,我国的人口迅速增长。其形成原因是摊丁人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现象大大减少。(2)材料二中“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反映了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人地矛盾尖锐。(3)材料三““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反映了“人与水争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大量人口无地可耕,盲目开荒。(4)结合材料,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传统的农业生产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入,造成人口高速增长;大量人口过剩必然导致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5)当前我国每年人口净增数量很大,年均约1500万人。为此我国政府实行“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6)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