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万年红”、 “红”与“朱”义同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作为皇帝朱元璋是在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又是一个大变动。”两个“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九品中正制是两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建立。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商朝的内外服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下不同地区分封为不同的诸侯国密切相关,所以应该是最早可上溯到西周的分封制,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当时的谚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以看出,察举制并不能很好的举荐人才,显示了这一制度的弊端,因此A正确。B项说的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察举制已经打破了世袭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九品中正制,D错误。故选A。
点评:汉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地方掌握了选拔大全,弊端很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史》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