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道光年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我封闭、拒绝融入世界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当之举,各国之间必须加强政治、经济的交流和交往。“五口通商”和“公使驻京”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我们不应对这些问题过多的纠缠;但“公使驻京”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而B和C项是涉及维护国家的主权问题,这是我们必须争取而不应该随意放弃的权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这些诗句揭露了列强?
[? ]
A.攫取领事裁判权?
B.强建租界?
C.强开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 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材料一中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体现近代中国在废约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据这些成果说明“废约”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为什么?
(3)材料四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认为中国人民长期的“废约”运动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参考答案:(1)北洋军阀政府。原因:中国的实力弱小,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
(2)成果:巴黎和会取消了德、奥与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二战中废除了德意日与中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废除了英美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原因:中国人民长期的斗争,废约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国际法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国废约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并为此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二战期间英美与中国是同盟国,英美抗击法西斯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不能,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
(3)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出卖国家主权。结局:1949年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的是中国北洋政府,由于中国的实力弱小,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中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道路上所取代的两项重大成就,即巴黎和会取消了德、奥与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二战中废除了德意日与中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废除了英美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其原因是:中国人民长期的斗争,废约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国际法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国废约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并为此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二战期间英美与中国是同盟国,英美抗击法西斯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但不能由此说明中国的“废约”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因为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材料四所述内容即是如此。(3)材料四说明蒋介石政府又与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结合所学可知只有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最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这些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一切灾难的总根源。因此,民国时期的废除运动尤其积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体现了相当程度的正义性,但就其结果而言中国并未完全实现预期的目的,这说明不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废除不平等条约也只能是美好愿望而无法彻底实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 由 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厘金制度出现之初,不但可以代替当时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的职能,而且还使厘金局卡有随战区的变化“因地制宜”设置的灵活性,因而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但由于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是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土货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从而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能力。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是强化抑商政策的手段,由此可以判断出ABD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