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依据所学可知,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一系列特权,其中领事裁判权是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由外国政府根据其本国法律惩办,正如题干材料所描述的那样,实际上外国侵略者保护本国国民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
A社会性质的转变?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中国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转变 ?D.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对中国社会历史转变的理解。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一系列主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新的经济因素尚未产生,中国的主要阶级仍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蒋廷熵在《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中说:“琦善对于英人的军备切实调查了一番,觉得他们的‘船坚炮利’实在可怕,这是琦善的‘知彼工夫’。中国方面的设备,他觉得可笑极了,山海关的炮尚是‘前明之物这是他的‘知己工夫”
请回答: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奉行了妥协投降的政策,从上文看他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不是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依据是英国船坚炮利(或武器装备先进),清朝武器装备落后。不是清朝失败的根本原因。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是分析理解材料,琦善“知彼知己”实际是指他认为英国武器装备先进,清朝武器装备落后。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可以判断这不是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能力.通过材料中“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知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认为五四运动的做法荒废了学生的光阴。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3分)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几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孙中山当时的理想和主张。试分析孙中山萌生这类思想的时代背景。(5分)
⑵请你立足中国国情批驳材料二英俄“新思想”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责难?(4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晚年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⑴理想:主张民族革命,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
时代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满清封建统治腐朽;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3分)
⑵世界主义者批评民族主义具有狭隘性,是站在西方立场看中国问题。
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符合中国国情,是合理的。(4分)
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
原因: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等(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强大的国家。当时的背景主要是民族危机严重和民族工业的发展。(2)从材料“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可以看出世界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责难。主要原因是世界主义者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他们的认识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3)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原因可以从孙中山多次革命失败和共产党的帮助说起。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孙中山在1924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