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某历史教科书中评价建国初期的土改运动时提到:“土地改革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此处所提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大约自以下哪一时期起存在
[?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2、判断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6日在上海发表演讲,回顾中美交往的历程时说“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年华盛顿的愿望是否实现
[? ]
A.没有实现,因为当时中国比美国强大,抵制了美国的侵略?
B.实现了,因为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需要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
C.没有实现,因为当时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D.实现了,因为当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美国趁机签订不平等条约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夸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略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对商人以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孛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
如赴汤蹈火之苦”。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
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的观点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说出他的根据。(6分)
(2)?材料二
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6分)
(3)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1分)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6分)
4、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向清廷呈递的外交文书中要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割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乾隆帝在“敕谕”中答复,“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地森然,即岛屿与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又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了英方要求。
——摘编自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张岂之《中国历史》第四卷等书。
材料二: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一一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辩证分析英国的要求。清政府基于哪些理由拒绝英国的要求,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说明中国收归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指出中国与英国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