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富者田连阡陌”是指土地兼并现象,而从“为国守财”“乐于输纳”可看出统治者对待土地兼并的态度。故选C。A项错误,与材料说法相反;B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减轻农民负担或者搜刮百姓的内容。
点评: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顽疾,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只要土地私有制未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不可能遏制。但是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也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如北魏均田制等。在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策略,土地兼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坎儿井
D.灵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可以判断出这是都江堰,由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在四川兴建,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千里沃野,因此B符合题意。而A在关中地区;C在边疆西部干旱地区;D在广西。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D.商品经济的发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时期创造的均田制,材料中规定了授田人因性别与年龄的差异而授田数也不同,所以A项正确。材料中的“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表明重农抑商,所以C项正确。唐朝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均田政策的,但后来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所以均田制被废除。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有的是永业田,是可以传给后人的,但是有的田地不是私田,不能转让与买卖,授田者死后国家是要收回的,所以B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